具体到“鸭脖一哥”绝味食品,业绩也出现了大幅回升。近日,绝味食品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,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8亿元-18.5亿元,同比增长6.63%-9.59%;预计净利润为1.28亿元-1.38亿元,同比增长43.71%-54.94%。
绝味食品表示,业绩的增长,一方面受益于消费复苏带来的销售恢复;另一方面,则是相较于去年同期,公司大幅减少了对市场的补贴和投入。
但随着近几年来市场格局的变化,以及消费者受到诸多新兴卤味品牌的“再教育”,这样的业绩是否意味着绝味食品乃至传统“鸭货”市场开始翻身,或许要打一个问号。
根据绝味鸭脖的业绩预告数据,绝味食品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或已达到去年整体盈利的一半。而根据1月29日绝味食品的业绩预告,其2022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在2.2亿元-2.6亿元之间,与上年同比下降约73%-78%。
分季度看,绝味食品2022年第一、二、三、四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8400万元、-500万元、1亿元、1800万元;分别同比下滑64%绝味新困局:业绩回暖难掩颓势卤味新秀“鸭口”夺食、102%、76%、90%。
对于2022年的业绩,绝味食品当时表示,受疫情影响,部分工厂及门店暂停生产与营业,对公司销售收入及利润造成一定影响;公司在疫情期间加大了对加盟商的支持力度,导致销售费用增加较大;报告期内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较大,造成对毛利率的负面影响。对比上一报告期,本期投资收益减少。
确实,绝味食品的开店速度也在2022年明显加快。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6月30日,绝味食品共有门店14921家,上半年新增门店量达1207家,而2021年全年新增量才为1315家。随着门店增长,其销售费用也从2022年Q1的2.36亿元,增至Q3的5.13亿元。
不过,尽管随着消费的复苏,绝味食品2023年第一季度预计实现营收18亿元-18.5亿元,同比增长6.63%-9.59%,但这一增速并未跑赢去年同期——2022年第一季度,绝味食品实现营收16.88亿元,同比增长12.09%。
如果再把时间拉长至更有可比性的2021年第一季度,还能看出,绝味食品不仅营收增速下降,盈利能力也在大幅下降。绝味食品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,其营收约15.06亿元,净利润约为2.36亿元。
当然,不仅绝味鸭脖一家,与其合并被称为“卤味三巨头”的周黑鸭和煌上煌,也表现不佳。周黑鸭2022年净利润2528.3万元,同比下降92.6%;煌上煌2022实现归属净利润3081.62万元,同比下降约78.69%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营收、利润等各方面下调,主要是因为线下卤味鸭货品类的发展开始进入天花板阶段。
美团发布的《2022卤味品类发展报告》显示,2022年,中国卤制品行业规模将达3691亿元,预计2023年达到4051亿元,2018—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2.3%。
而根据《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》,卤味食品赛道前五名品牌市场占有率仅占20%左右。其中,绝味鸭脖排名第一,仅占8.6%。
在市场空间如此广阔的情况下,为何绝味们进入了天花板?从消费者端来看,是因为越来越消费不起了。
去年,“为什么年轻人不爱吃鸭脖了”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。不少网友表示,现在无论是绝味还是周黑鸭,一小盒就要二三十块钱,稍微丰富点就要上百,“有这钱我为何不买几斤牛肉,自己卤牛肉吃多香”“以前吃鸭脖是当零食吃,现在吃鸭脖比吃一顿大餐都要贵”。
而且在2022年,绝味食品曾两次提价,年初的时候部分产品提价5%,此后年中又再次对部分品类进行调价,涉及鸭掌、鱿鱼、凤爪等产品,平均提价幅度7%至10%。
涨价的原因,或许与原材料价格有关。绝味食品在2022年业绩报告中提到,“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较大”。具体上涨多少?前不久,周黑鸭CEO张宇晨曾在2022年度业绩交流会上称,鸭苗价格在2022年7至9月短时间内暴涨300%,并维持高价到11月底;而肉鸭价格也自2020年以来持续上涨,来到2022年逼近5元/斤,突破历史高位。
此外,绝味们的品类主要以鸭脖、鸭头、鸭掌、鸭舌等传统鸭货为主,不仅同质化严重,口味也较为单一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消费力。
更重要的是,绝味们的销售主要依赖线下渠道,这也是他们不断扩店以期增加营收的原因。
但这给了新兴卤味品牌占领线上的可乘之机。在线上市场,不少品牌将卤味产品做成零食,卤味产品有了便携性、娱乐社交属性。
以王小卤为例,其以预包装虎皮凤爪品类赛道为突破口,聚焦线月,王小卤已经连续四年全国虎皮凤爪销售额第一。目前,王小卤已完成了4轮融资。
社区冷卤品牌麻爪爪则另辟蹊径,主打招牌麻辣和酸辣凤爪大单品,在去年5月的店数已达320家,成为重庆当地冷卤的头部企业。在近期更是声称要在2023年新开400-500家门店。而且,麻爪爪在去年5月宣布获近亿元的A+轮融资,距上轮千万元A轮融资仅不到一年时间。
尽管新一季财报相对好看,但绝味食品还没走出2022财年这一史上最差业绩年份带来的阴影。特别是在二级市场,4月18日收盘,绝味食品报价43.1元,总市值272亿元。而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,绝味食品收盘价61.09元。在今年四个多月的时间里,已经跌去29%。
去年年底,历时近一年半后,绝味食品定向增发顺利落地。根据披露的信息,募集资金将用于投入广东阿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5700吨卤制肉制品及副产品的加工建设项目,和广西阿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5000吨卤制肉制品及副产品的加工建设项目。
定增即定向增发,也叫非公开发行。根据公告,绝味食品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发行价格为52.21元/股,发行数量为2260.8万股,募集资金总额为11.8亿元,扣除发行费用后,募集资金净额为11.61亿元。其中计入实收股本2260.8万元,计入资本公积(股本溢价)11.39亿元。
另外,本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15家,包括UBS AG(瑞银集团)、财通基金、南方基金、诺德基金等等,限售期为6个月。
不过,随着绝味食品股价不断下滑,机构们出现浮亏。到目前,以4月18日收盘的价格算,浮亏比例近17%。
3月6日,绝味食品还发布公告拟在境外发行股份(H 股)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。
绝味食品称,启动港股上市是为了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,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,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。
但这一消息却引发股价大跳水。3月7日,绝味食品盘中跌超9%。业内人士认为,投资者担忧的是,H股相比A股,无论在估值还是交易流动性上都有明显差距。
作为一家卤味企业,绝味食品能否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,最终还要落脚到产品力上。如果绝味食品未来不能在产品结构上进行创新、升级、迭代,毛利率可能还会持续下降,从而又反噬到资本市场。